6月12日,《法治日報》“平安中國·身影”欄目報道我省片兒警謝經祿自創“分色管理”法,講述他真情為民、服務百姓,以實際行動維護轄區平安穩定的故事。 他,帶著為民服務的一顆赤誠之心,走近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求助對象,竭盡所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轄區群眾親切地稱呼他“小謝”。 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從細微小事做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書寫著一名年輕共產黨員的忠誠,真正做到了聽民聲、訪民情、解民憂、強防范、創和諧。 他就是江西省撫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城西派出所民警謝經祿。從警6年,謝經祿先后榮獲“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最美黨員”“全市最美基層民警”等榮譽稱號,榮獲個人嘉獎1次,用實際行動為踐行“楓橋經驗”、學習“東萊精神”寫下了生動注解。 主動下基層小謝同志有辦法 謝經祿得知所里要創建名仕家園社區警務室,主動請纓擔任社區民警。 社區警務室位于小區內,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配備民警一名、輔警兩名。 剛開始入戶走訪,謝經祿就遇到了“門難進、人難找”的問題。于是,他耐心與業主溝通,即使有時沒那么順利,也不氣餒,他堅信一定能通過自己的真誠贏得社區居民的信任。上班時間敲不開門,他就利用中午、晚上或節假日時間上門走訪。 從“門難進、人難找”到“進得了門、說得上話、交得到心”,謝經祿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滿腔熱情,終于換來了群眾的真情回應和轄區的平安穩定。2021年以來,小區內刑事、治安案件“雙清零”。他也從“菜鳥”干成了“老片兒警”。 科學化管理互幫互助享紅利 為了更好地對小區居民及房屋進行精細化管理,謝經祿自創了“分色管理”法。即“以房管人”,按照小區內的房屋狀態及居住人員的不同情況進行分色分類:常住戶標注為綠方塊,非常住戶、空置房標注為黃方塊,出租戶標注為紅方塊。同時,將小區內的各類人群按照不同類別分別進行標注,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與此同時,謝經祿充分利用小區資源,向內深挖潛能:動員小區律師業主作為轄區“法律明白人”為小區居民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動員小區開鎖行業業主在緊急情況下為小區居民免費提供幫助;動員小區義務救援隊成員開展各類救助服務……讓人口管理帶來的便利真正來到小區居民身邊。 “如果不是謝警官,我都不知道怎么辦才好。”2021年6月,謝經祿在小區入戶走訪時,聽到一戶人家傳來小孩的哭聲。他立刻上前敲門,但敲了許久,仍只有小孩的哭喊聲。憑借經驗,謝經祿斷定家中可能存在危險,于是他通過分色管理平臺查詢到一位開鎖行業業主的電話,并及時聯系該業主趕到現場。 進屋后發現一名兩歲的小孩打翻了熱水壺,被開水燙傷了手臂,而小孩的奶奶當天臨時有事出門了。開門后,謝經祿立即抱起小孩送往醫院治療。小孩的奶奶回來后拉著謝經祿的手,連聲道謝。 社區民警需要做的工作種類繁多:開展群眾工作、實有人口管理、組織安全防范、維護社區秩序等等,幾乎就是公安工作的縮影。僅群眾工作一項,就包含了許多細瑣卻很要緊的事。 2021年5月初,一位年近六旬的大媽急匆匆來到警務室,卻半天說不出話。謝經祿馬上請大媽坐下來喝杯熱茶,慢慢從買菜、洗衣這類家常事打開話匣子。原來,為方便入學,大媽的孫子需要辦理戶口遷移,可大媽的子女均在外地務工,自己又不識幾個字,萬般無奈只好上門求助,又有點不好意思。 謝經祿在詳細了解大媽家的戶口情況后,告訴她辦理業務的流程及需要準備的資料,并聯系戶籍民警為大媽加急辦理戶籍遷移業務。 正是這樣一件件小事的積累,才贏得轄區群眾對他的認可。“哪有什么訣竅?想要得到群眾的支持擁護,就一定要讓群眾經??吹靡娮约?。”謝經祿說。 人多力量大群防群治見實效 在警務室成立初期,謝經祿就著手組建了社區群防群治隊伍,聯合社區、業委會、物業及小區的黨員居民及熱心群眾,在社區開展巡邏防控工作。一年多來,巡防員在小區內共發現90余輛汽車存在安全隱患,10余家店鋪未安全上鎖,幫助群眾找回手機5部,找回其他遺失物品10余件,避免財產損失數十萬元。 在社區巡邏時,謝經祿還經常幫助住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年盛夏,他發現一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在樓道口氣喘吁吁,手上還提著一袋20斤重的大米,經上前詢問得知,老人家住12樓而電梯恰好在維修。謝經祿讓老人先在樓下休息,二話不說提起老人手中的大米就往樓上走,將米送到12樓后,謝經祿又返回一樓,攙扶著老人慢慢爬上12樓家中。 為進一步拓展聯防觸角,謝經祿牽頭組建了撫州市平安社區警民聯防隊,小區居民主動要求加入,目前已達200余人,工作內容也由群防群治向公益服務等領域延伸。 因為工作表現優異,謝經祿本有機會去其他崗位,但他還是選擇扎根最基層,“我放不下名仕家園的這些‘鄰居們’。”謝經祿對此淡然一笑。 來源/法治日報 |
主辦單位: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員會 | 版權聲明
備案編號:贛ICP備1700642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