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未成年人犯罪始終保持低位運行態勢,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成效明顯。”5月31日,在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江西高院召開少年法庭工作新聞發布會,該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建平出席發布會。 發布會上公布了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白皮書(2018年—2021年)。據了解,江西現有116個少年法庭,實現了少年法庭全覆蓋。發布會上還公布了全省法院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微創新司法舉措。 共青城法院開展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 不滿22歲學生犯案納入少年法庭管轄 “截至去年5月底,全省已設立116個少年法庭,實現少年法庭全覆蓋。”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在持續完善少年法庭機構建設的同時,全省法院還圍繞未成年人審判工作不斷摸索創新。 共青城市高校聚集、大學生多,為了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共青城市法院探索將未滿22歲大學生犯罪案件納入少年法庭管轄范圍,并積極構建“院校共建”機制,通過開展巡回審判、校園送法、模擬法庭等沉浸式普法宣教活動,努力構筑起青少年司法保護體系。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校大學生帥某丙、吳某某、鄭某某等8人受帥某甲、帥某乙之邀,向他人收購銀行卡“三件套”(銀行卡、U盾、關聯電話卡),出賣給境外不法分子牟利,并提供支付結算幫助。其中,帥某丙、吳某某、鄭某某分別收購、出售信用卡5張,提供支付結算幫助金額206萬余元。受金錢誘惑,上述10人還伺機通過充值、掛失、注銷、補辦等方式,盜取卡內資金。 因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盜竊罪,法院判處10名被告人拘役四個月至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不等,并處罰金2000元至60000元不等。結合社區矯正機關的調查評估意見,法院對鄭某某等4名被告人適用緩刑。 據省法院刑一庭副庭長張維介紹,自去年6月1日起,省法院就要求各法院實行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并因地制宜,探索集中管轄與非集中管轄并存的模式,探索將立案時不滿22周歲的在校學生犯罪案件納入少年法庭管轄。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體現輕緩化特點 2018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判決生效未成年人罪犯5293人,占全部生效罪犯的2.81%。這是發布會上公布的一組數據,同時也反映出全省未成年人犯罪始終保持低位運行態勢,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成效明顯。 2002年5月出生的小彭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隨爺爺奶奶生活。2018年9月,小彭在一網站上開設店鋪,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販賣含有淫穢視頻的網盤,獲利44978.55元。 2019年4月3日,公安機關調取了其店鋪所販賣的網盤內容,經鑒定,送檢文件中,1010個鑒定為淫穢視頻。 鑒于小彭是未成年人,自愿認罪認罰,認罪悔罪態度較好,法院依法予以從寬處罰,以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 陳建平表示,我省法院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體現了輕緩化特點,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輕刑的比例達77.06%。 “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我省法院堅持‘零容忍’,嚴懲不貸、決不姑息。”陳建平介紹,2018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一審審結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676件,占刑事案件總數的2%。 此外,我省法院堅持全面保護,依法維護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權益。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一審審結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76647件,約90%為家事案件;審理涉未成年人行政案件111件,主要是涉及年滿十六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類案件。 筑牢家庭預防犯罪第一道防線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今年1月1日起,我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施行,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為“國事”。 1月6日,南昌市青云譜區人民法院就審理的一起撫養費糾紛案,針對監護人未履行監護責任的情況,發出家庭教育促進法生效后的全省第一份《家庭教育令》。 2013年10月,王某與張某離婚,雙方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兩個兒子與王某共同生活,張某每月給付撫養費。但自2015年9月起,張某便未再支付孩子撫養費,亦未履行其他監護責任。王某因此起訴至法院,經青云譜區法院組織調解,雙方就撫養費支付問題達成了調解協議。 經審理,青云譜區法院對監護人張某怠于履行監護責任的行為依法予以糾正,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對監護人張某發出《家庭教育令》,依法糾正父母拒絕、懈怠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行為。此后,張某及時給付撫養費并多次探望兩個孩子。 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白皮書(2018年—2021年)顯示,省法院出臺家庭教育指導十三條意見,指導全省法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1290人次;全省開展判后回訪1476人次,幫助失足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加強校園欺凌干預,以法治之力守護平安校園,聯合省教育廳、團省委開展“防拒校園欺凌起跑美麗人生”活動;關愛保護特殊群體,與省民政廳聯合發文,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建立留守兒童聯動保護機制;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圍繞控輟保學、校園管理、戶籍管理等問題發出司法建議310條。 |
主辦單位: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員會 | 版權聲明
備案編號:贛ICP備17006429號-1